为进一步营造学院科研氛围,打造科研育人新平台,扩展学生知识广度,使学生在疫情下不断提升“双创”能力,自2022年4月至6月,金融学院组织发动科研骨干在课题申报书写作技巧、论文写作与研究方法、金融领域前沿发展动态等领域自由选题,为学生分享科研方法与心得,并依托学院团委和雏鹰科创班具体实施,开展了“创新创业大讲堂”系列活动,2000余人次的金院学子参加,取得了非常良好的反响。
本学期“创新创业大讲堂”共开展了九次活动,邀请了九位不同研究方向的老师。大讲堂主要分为两方面:
第一方面以科创选题、项目书和研究报告撰写方法与技巧为主,使学生掌握科创比赛的思路、方法与工具。作为整个活动的开篇,金融学院副院长刘晓明副教授在第一讲以“科创竞赛申报书写作方法与技巧”为主题,从选题、格式、研究目的、研究综述、研究方法等十五个方面对课题申报各方面进行了辅导,并以挑战杯为例进行了讲解;第二讲聂峰副教授以大学生科创竞赛为例强调学生应根据门类和重点选择适合的方向,指出选题需结合社会热点并针对案例引出申报书格式的注意事项;第三讲焦武副教授从实践性和调研性角度提出科创选题需要具体的切入点,并以优秀科创获奖报告为例进行了详细指导,强调科研报告要注重科学性,可通过建立数据模型等方式,鼓励学生要勇于尝试;第五讲贺刚副教授从实证研究的定义、金融类实证论文写作的选题、实证论文的创新性和基本写作规范讲述金融类实证论文写作的要点;第七讲常维博士从大学生为什么要做科研、公司金融领域研究动态和论文写作方法与注意事项三个方面探讨了公司金融领域研究动态与论文写作问题。
第二方面是专业主题讲座,涉及金融、气候、信用理论等多领域的专业知识,其中第四讲由我校应用经济学学科带头人、高级金融研究院院长、欧洲科学院院士侯文轩教授以“气候变化与发展:历史的视角”为题,从金融发展与气候变化的相关性入手,从历史视角深刻揭示了气候变化带来的人类文明变迁与金融发展,开拓了同学们的研究思路,使大家接触到金融学前沿的研究领域;第六讲张红副教授以“信用理论的发展和应用”为主题,从信用和信用制度的概念、信用博弈和社会信用体系的内容和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信用体系三个方面探讨了信用理论的发展与应用问题,第八讲褚燕博士以“供应链金融发展趋势”为主题,结合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重点讲述了供应链金融的重要性、发展现状、主要形态、发展趋势,使学生对供应链金融这一热门研究领域有了全新的认识;第九讲周叶菁博士以“隐私计算及其在银行业的应用”为主题,将数字经济作为导入话题,概述数字经济作为蓝海而蕴含着确权、定价和保护的问题,讲解了隐私计算及其背景、在银行业的应用,使学生对数据群岛、隐私计算和银行监管有了新的认识。
“创新创业大讲堂”这种新形式,激发了同学们的科创热情,开拓了同学们的科创视野,引导同学们走上科创“快车道”,受到同学们的高度肯定与支持,吸引了大批同学参与,多位同学在报告后与主讲教师提问交流。同学们纷纷表示创新创业大讲堂让自己在疫情中没有因为封闭而止步,反而有效的提高了科研素养,掌握了方法思路,熟悉了学科前沿,为参加“挑战杯”、“互联网+”等赛事活动提供了宝贵的指导和借鉴。
金融学院依托雏鹰科创班科创平台,多次开展创新沙龙、专题讲座、师生双向对接会、科创分享会、交易模拟大赛等活动,营造“我爱科创”的良好氛围,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学生在第十七届“挑战杯”上海市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荣获全国二等奖、上海赛区特等奖和一等奖;在第七届上海市中国国际“互联网+”选拔赛获得银奖1项、铜奖1项;在2022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中获得22个市级拟立项、66个校级立项。在第十三届“挑战杯”上海市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校内赛中共有14个项目获奖,包括特等奖1项,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三等奖4项,优胜奖7项。金院学子将秉持“立信”校训,在各项科创赛事续写青春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