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27日,第三届中国立信金融论坛在我校浦东校区举行,论坛主题为“绿色·智能·金融”。本届论坛由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联合主办,由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金融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财贸经济》编辑部、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金融投资与绿色发展研究中心联合承办。
开幕式上,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何德旭研究员和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党委书记李世平教授分别致辞。何德旭研究员向各位专家和与会者表示热烈的欢迎,指出中国立信金融论坛旨在推进金融学术论坛的发展,为广大经济金融学者搭建学术交流的平台,促进年轻学者的成长成才,在全国已经具有较好的影响力。本届论坛主题具有时代特色和现实意义,认为“绿色金融”、“智能金融”目前发展形势良好,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金融的广度和深度,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探讨。
李世平教授对各位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感谢,并介绍了我校合校以来的发展情况和金融学院学科专业建设成效,学校积极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为建设高水平地方应用型财经大学、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财经类专业人才而努力。金融是经济的核心,党和国家对金融业发展充满期待,培养高水平应用型金融人才,金融学院责无旁贷。他希望论坛的举办能够促进学者对绿色金融、智能金融、普惠金融等方面的研究,加强各校学者之间的学术交流。
开幕式还宣布了本次论坛征文获奖名单并颁发证书,本次论坛共产生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5项。开幕式由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金融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张云教授主持。
主题报告第一阶段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 《财贸经济》编辑部主任王振霞主持。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何德旭研究员以《金融科技与金融高质量发展》为题阐述了金融发展需要结合高科技来进行的观点,他指出金融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内在要求;金融与实体经济循环不畅、与房地产循环不畅、金融体系内部循环不畅等是与金融高速发展相伴而生的问题。金融高质量发展需从建设现代金融体系着手,完善金融调控体系、健全金融组织体系、建设金融市场体系、强化金融监管体系、优化金融环境体系。金融高质量发展的着眼点是主动服务实体经济、积极防控金融风险、全面深化金融改革。新时代中国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建设世界金融强国。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院长尹志超教授报告题目为《移动支付能否成为消费升级的“助推器”?》,他通过文献综述与研究假说、模型与变量分析、实证分析、稳健性检验、机制分析等,得出以下结论:移动支付显著增加了家庭消费支出,降低了恩格尔系数,促进家庭消费多样性,是实现家庭消费升级的重要动力;便捷性、机会成本和信任,是移动支付影响消费的重要机制;移动支付对农村地区消费的影响更大;移动支付有助于释放中低收入家庭消费潜力,促进中等收入家庭消费结构优化升级;移动支付对人力资本较低人群的消费支出和恩格尔系数影响更大。
主题报告第二阶段由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金融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张云教授主持。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副主任、教授,系统工程研究所所长熊熊报告题目为《责任投资在中国股票市场的表现》,介绍了他和团队研究了责任投资在中国股票市场的表现,给出了相关研究在新兴市场的证据;同时,研究发现责任投资可以给投资者带来经济收益;当责任投资作为构建投资组合策略依据时,可以为投资者带来超过基础被动投资策略的超额收益,且可以获得相应的风险补偿。当环境因素被考虑在内时,责任投资比市场整体水平表现更好。中国股票市场的机构投资者更乐于持有责任投资指数中的股票。当环境因素被考虑在内时,散户投资者对责任投资指数中的股票有明显的交易偏好。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金融学院特聘教授、爱丁堡皇家学会苏格兰青年科学院主席、青年院士侯文轩在以《犹太人与金融发展》为题的报告中,结合历史上犹太人的文化、反犹主义,研究犹太人对东欧的长期作用。通过研究发现,反犹主义造成了经济损失,抑制了金融发展,促进企业社会责任,该研究丰富了犹太人影响的经济学文献,补充了“文化与金融”的文献,并可供“客家文化”研究借鉴,如晋“八王之乱”,唐“安史之乱”,宋“靖康之耻”造成汉民族南迁等。
下午举行三个分论坛报告、一场期刊编辑与作者交流会。三个分论坛报告分别由天津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院长马亚明教授,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金融学院副院长刘晓明副教授,《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编辑部主任彭战主持。期刊编辑与作者交流会由《经济学动态》编辑部主任杨新铭主持,《经济研究》、《世界经济》、《财贸经济》、《经济学动态》、《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财经研究》、《经济评论》、《国际金融研究》、《上海财经大学学报》、《上海经济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学报》等期刊编辑与作者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提供了学术选题、撰写和投稿等方面的专业指导。
第三届中国立信金融论坛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为广大经济金融学者搭建了一个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推动学校、研究机构以及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开展合作交流,加强在“绿色金融”、“智能金融”、“普惠金融”等方面深入研究,同时也对我校学科专业建设和教学科研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