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学院党总支的发展对象公开答辩制度始于2004年9月,金融系学生二支部在大学生党员的发展过程中试行公开答辩制度。2005年2月至今,金融系所有学生党支部(2个)都推行公开答辩制度。8年来,我们在工作中不断实践、探索、完善,使之规范化、制度化。实践证明,坚持公开答辩制度是把好质量关,保证学生党员发展质量的有效措施,它对于在大学生党员发展和管理工作中,坚持“学生党员标准”,更好地贯彻新时期的党建方针,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公开答辩制度”的具体做法
党组织对发展对象进行公开考察,深入细致地审查他们的入党动机、政治觉悟、思想品质、学习情况和工作表现,并在召开了群众座谈会,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开展“入党答辩”。
1.由党总支、党支部负责人和党员代表组成评议答辫小组(5~7人)。
2.除发展对象和支部党员外,本支部的入党积极分子也必须参加,并欢迎所有递交入党申请书的同学参加。
3.答辩会主题是对入党申请人党的知识、入党动机、思想理论修养、政治觉悟、现实表现进行评议。
4.答辩会的程序是:①入党联系人介绍参加答辩者的情况;②答辩者汇报对党的认识过程和入党动机;③答辩小组提问;④与会者提问;⑤由两名党员负责详细作好会议记录,答辩小组分析,综合形成书面材料,并提出是否通过答辩的评价意见。答辩通过者方可继续进行后续的发展工作。尚未通过者,则需继续考察培养,待条件成熟时再进行答辩。
二、“ 公开答辩制度”的延伸
所谓“延伸”即是将“公开答辩制度”由发展对象的“入党答辩”延伸到“三级谈话制度”、“微型课堂教学比赛”、“述责答辩”。
“三级谈话制度”是指党支部在吸收、转正预备党员时实行党总支书记、党支部书记、学生正式党员三级谈话制度,及时宣传党的主张和基本知识,了解申请人的思想、学习、工作状况,进一步规范学生党员发展工作。
微型课堂教学比赛是指发展对象、预备党员围绕一个主题将某一事实、概念、原理或方法等作为一套教学过程来具体设计并进行公开授课,有利于群众监督发展对象、预备党员,听其言,观其行;有利于考察对象发挥主体作用,增强党员意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有利于带动广大同学共同进步,将先进青年的影响力、感染力、号召力渗透到广大学生中去。
“述责答辩制度”即是要求学生党员必须每学年进行一次“述责答辩”,向本班同学汇报自己加强党性锻炼、履行党员责任、发挥党员作用的情况,回答同学们的提问和质疑,接受班集体和团组织的监督。述责答辩结束后,即由同学们对本班的学生党员进行无记名的测评。对“满意度”较低的党员,党组织将指定专人找其谈话,加强教育,促其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