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科科研 > 学术交流 > 正文
金融学院召开数据智能金融研讨会
发布日期:2020-04-03 13:06:25   来源:立信金融-金融学院   点击率:

2020330日下午,金融学院通过腾讯网络会议,召开了数据智能金融研讨会。学院部分领导、各学科方向团队负责人、团队成员代表参加了研讨会,会议由刘晓明副院长主持。

刘晓明副院长首先对参会老师表示欢迎和感谢,介绍了上海建设金融科技中心的背景,以及学校提出金融学院等加强相关人才培养改革创新的要求,希望能够借此次机会加强沟通,建言献策,探讨数据智能金融的学科专业内涵、研究领域及未来的研究方向,加快推进数据智能金融的科学研究与学科专业建设,并加大应用研究力度,服务于上海金融科技中心建设。

会上,各位老师先后发言,他们围绕数据智能金融的热点问题交流了自己的看法,并展开了热烈的讨论。陈兵老师认为近两年科技驱动金融发展的趋势非常明显,在此背景下应将学科方向与智能金融对接,一是可以考虑课程与大数据、区块链等的对接,二是可以在实验实训项目当中以项目形式做一些探索。韩云老师介绍了监管科技的内涵、应用场景、模式及具体案例等,并提出可以从监管科技对市场各主体的影响、数据金融对绿色发展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进一步研究。刘郭方老师介绍了关于非技术创新的金融约束的研究,对技术优先发展还是非技术优先发展这一问题从事实和文献两方面进行了梳理,认为在建模分析金融科技对融资的影响时,应当同时考虑到契约特征。焦武老师认为智能金融的核心的是算法,由于有些算法不可追踪,无法溯源,监管存在难度,将来金融风险如何防范是一个未来可以研究的方向。周珊珊老师认为数据智能金融对金融结构的变迁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研究,一是内部融合,即传统金融与互联网金融、智能金融的融合,二是外部融合,即与金融+、科技+等金融生态圈的发展融合,金融业与具体产业的跨界融合等。李威老师介绍了一些金融市场如股票市场、期货市场等引入金融科技的实例。张红老师认为我们的重点应放在怎样调整知识结构,使得能够更好地运用新技术来达到金融根本的功能转化,以及如何把这些技术运用到具体的课程之中。吴洁老师认为如何在法律框架下高效的实现大数据的共享、构建权责分配的机制,如何平衡大数据的数据保护和运用是未来可以探讨研究的问题。李杰群老师认为应该在数据智能金融的背景下,注重金融的本质,从金融学的专业角度探讨大数据等工具究竟能对金融发展发挥何种作用。同时,与会老师还结合了自身研究与教学经验对学院学科建设发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数据智能金融课程开发等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贾德铮、方茜、褚燕等老师认为可以在课程设置上增加一些数据处理、数据分析及python语言等计算机课程,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李峰老师认为在当前数据智能金融大力发展的背景下,金融人才的培养要符合发展趋势,契合市场需求,使学生成为兼具金融专业优势和数据分析技能的复合型人才。

最后,张云副院长进行了总结,感谢大家做了充分准备,并就未来发展规划提了三点思考:一是上海建设金融科技中心具有重要意义,对我们上海地方高校的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学院将结合学校要求和一流专业建设,进一步做好人才培养方案修改和新课程开发工作;二是学院将集聚资源,寻找1-2个特色方向加强研究,希望各位老师结合自身的研究专长,在数据智能金融领域开展交叉研究,期待在学科和学位点建设方面形成具有特色和竞争力的成果;三是加大应用研究力度,在大数据、人工智能驱动金融行业快速创新发展的背景下,服务于上海金融科技中心建设。

这次研讨会效果非常好,大家都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不少老师已经在数据智能金融、大数据金融等方面做了较为深入的研究,研讨会在热烈的讨论中结束,参会老师均感到受益匪浅。

 

分享到: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