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10日,第五届中国立信金融论坛在上海张江举行,论坛主题为“金融服务科创产业”。本届论坛由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主办,上海市长三角科创产业金融服务协同创新中心、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财贸经济》编辑部、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金融学院联合承办,由中国农业银行上海市分行支持。
开幕式上,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校长杨力教授、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何德旭研究员和中国农业银行上海分行副行长王蓓分别致辞。
杨力校长对各位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感谢,并介绍了学校合校以来的发展情况和金融学院学科专业建设成效。他指出,近年来我国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力度不断加大,银行信贷、投贷联动、风险投资、资本市场改革等方面有了很大进展,上海也正积极构建可覆盖科创企业全生命周期的科创金融体系,科创环境和生态不断优化。为此,学校正在努力建设协同创新中心,构建政产学研用多元协同创新模式,围绕长三角G60科创走廊、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等国家重大战略、重点领域、重要需求开展协同创新。欢迎与会专家和老师们给予大力支持,积极参与,共同建设国内一流的金融服务科创产业协同研究和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何德旭院长向各位专家和与会者表示热烈的欢迎,回顾了中国立信金融论坛的发展历程,论坛搭建一个学术交流的平台,促进年轻学者的成长,在全国已经具有较好的影响力,他还指出积极发展科技创新产业,是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完善全球科技治理,更好增进人类福祉的重要途径和必要手段,本届论坛的主题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提出改善科创企业的金融服务,引导金融资源向科创产业集聚,是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方面,不仅需要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在实践中探索经验,更多的是需要金融理论和研究的创新和发展。
王蓓副行长表示很荣幸能作为支持单位参加本次论坛,她指出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如何更好的支持科创型企业发展,服务国家创新战略,农业银行责无旁贷。农业银行坚持以创新为引领,重视研究科创企业特点,创新研发融资产品,未来将与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共同探索产教融合新模式,在高校与企业之间架起一座科研创新和成果转化的桥梁,不断提升产、学、研对接服务水平和协同创新能力,充分发挥银校双方各自特长,汇聚优秀人才与技术中坚力量,通过金融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不断提升金融服务科创产业的能级。
论坛上,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金融学院院长张云教授发布了长三角G60科创走廊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指数,并进行了指数说明及展示。该指数由上海市长三角科创产业金融服务协同创新中心联合长三角地区多个高校、研究机构、金融机构等组建团队开展研究,紧扣“高质量”和“一体化”,突出“科创+产业”主线,构建体系完善、设计科学和操作可行的评估指标体系。长三角G60科创走廊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指数包括综合指数和九个分领域指数,分领域指数包括反映“高质量”发展的经济发展、科技创新、绿色发展、市场开放、社会民生等指数,以及反映“一体化”发展的要素流动、产业集群、区域均衡、辐射贡献等指数。从综合指数、九个分领域指数以及九城特色产业发展情况来看,长三角G60科创走廊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趋势显著,综合指数每年保持9%以上的增长率,各分领域指数总体呈现稳定发展态势。因此,有理由相信,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一定可以实现“十四五”建设目标——“瞄准国际先进科创能力和产业体系,提高长三角地区配置全球资源能力和辐射带动全国发展能力。”指数发布由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金融学院副院长刘晓明主持。
论坛中,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何德旭研究员、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军教授、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院长李建军教授、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高级金融研究院院长侯文选教授分别做了主题报告。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何德旭做了主题为“构建有效服务科创产业的现代融资体系”的报告,结合科创产业提供融资服务的有效尝试(案例)系统分析了有效服务科创产业的现代融资体系,包括融资主体、融资市场、融资工具、融资渠道、融资效率等方面。他指出科技创新产业的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既需要政府、科研机构、企业和科研人员的共同发力,也需要、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必须加快构建与新形势下科创产业发展相适应的现代融资体系,不断完善金融与科技的融合机制,增强高质量金融服务供给水平,提升金融服务支持科技创新效能。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军教授的报告主题为“理解中国经济的底层活力”,他分享了对中国经济发展研究心得,结合国内外时事对中国经济近几十年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提出在试验中不断试错前行,激发地方政府积极性,是中国经济获得结构转型和快速发展的成功动力;中国在实现经济增长方面非常注意把市场经济中最佳实践做法与中国本土具体条件结合起来,探索符合自己的方式来推进结构改革、制定政策和促进经济的发展;未来中国经济需要在高质量发展中注重创新,把握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培育创新型企业的快速发展,保持以往政策可塑性的优点,避免思想僵化,在每个可以识别的增长转型的阶段针对变化的需要而做出政策的改变。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院长李建军教授报告主题为“CEO金融素养、企业风险承担与企业杠杆率”,从微观视角入手,立足于CEO金融素养,探讨CEO金融素养对杠杆率的影响,从理论和经验层面发现了两者的正相关关系,而且金融素养的提升有助于中小企业实现最优资本结构与价值最大化目标,有助于改善金融约束,为如何从微观角度助力去杠杆、稳杠杆提供了启示。研究基于无监督式机器学习方法,对CEO金融素养进行了测度和分析,创新性地构建了金融素养的度量方法;从高管特质角度出发,扩展了CEO金融素养的内涵,发现了金融素养的“干中学”和“同伴效应”特征,充实了高层梯队理论的应用。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高级金融研究院院长侯文轩教授作题为“气候变化与科技金融发展”的报告,他从气候变化对金融发展的角度出发,研究发现古代人类在抵御气候风险的时候选择协作,气候风险的考验催生了协作精神与经验的产生,文化代际的传承持续至今,信任文化和包容性制度形成良性互动,而信任是经济行为和金融发展的基石,持续至今促进了科技金融的发展。当前全球共同面对气候变化和疫情等冲击,再此背景下更需要增加国际协作、对外开放、增进信任,保证在危机之中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主题报告上半场由中国社科院《财贸经济》编辑部主任王振霞主持,主题报告下半场由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金融学院副院长程丽萍主持。
下午设有两场平行分论坛报告,分别由《经济研究》编辑部副主任谢谦、《经济学动态》编辑部主任杨新铭主持。随后的国内外期刊编辑与作者交流会,分别由《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编辑部主任彭战和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高级金融研究院院长侯文轩教授主持,《经济研究》、《管理科学学报》、《世界经济》、《经济学动态》、《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财贸经济》、《上海经济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河海大学学报(哲社版)》、《上海财经大学学报》《Journal of Chinese Economic and Business Studies》、《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Markets, Institutions & Money》、《International Review of Financial Analysis》等国内外知名期刊编辑与作者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就学术选题、撰写和投稿等方面进行了专业指导。
本届论坛还宣布了征文获奖名单并颁发证书,本次论坛共产生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4项、优秀奖9项。
本届论坛以“金融支持科创产业”为主题,有来自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联席办、上海松江统计局、上海临港集团、中国农业银行上海分行等政府和企事业单位以及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等数十个高校的领导和专家参会,通过论坛提供的交流平台,融汇各方思想、碰撞智慧火花,共同推动金融服务科创产业相关领域问题的研究与实践,服务经济社会发展。